文丨人参
于正最近又往热搜上冲,这次算是继赵露思之后爆了一个惊天大瓜。
他向来是心直口快,这次直接点名了,那导演就是明着来“潜规则”的。
这导演到底有什么来头,敢这么明目张胆?
01于正又“开炮”了?
最近娱乐圈好像被按下了“爆料开关”,之前赵露思和经纪公司的事儿还没结束,于正这边就打响了“第二枪”。
不过这次和赵露思没什么关系,于正说自己旗下的女艺人《天才女友》剧组遭了大罪。
展开剩余89%小姑娘明明凭本事试镜过了女二,就连开机仪式都走完流程了,结果没想到导演田羽生一个劲儿的折腾幺蛾子。
先是反复逼着女演员染发差点儿把人家头皮毁了,后有大半夜让人干等,最后直接给了个“你不行”的理由,就跟投资方说要把人换掉。
于正向来不是个能忍的,他连着在微博上发长文,还特地编了一个民国故事暗戳戳映射这件事。
在所有观众都好奇于正说的女演员到底是谁时,他干脆利落的在微博@赵嘉敏,这手操作相当于直接把受害者的热度拉满。
不少观众发现于正这一次的爆料方式和他之前为人处事的风格非常相似,直播骂街写半虚构的故事,微博维权,一套组合拳下来把田羽生拉下了水。
他闹的这一出让大众知道导演到底有多任性,潜规则现在有多明目张胆,资本幻觉就像是大家日常吃饭喝口水一样简单。
这也间接证明了赵露思之前在微博上爆料的那些事有多真。
于正知道自己手里没实证,但就是要曝光,他自己也说了行业潜规则,没办法也没时间去留那么多证据。
不过这件事情有意思的是网友要实锤的时候,不管是于正爆料的剧组还是导演,根本没任何一个人敢下场回应。
就连顶替赵嘉敏的女演员也没敢出来回应,投资方就更别提了,他们或许想把热度降下来,但是架不住于正比任何人都会折腾。
他的那一出小作文,再加上赵嘉敏开机照、换角前后剧组名单变化这些“锤”,网友自然而然的会愤怒。
就像赵露思一样,被逼到不行的时候,直接撕破脸,反正争议越大,就会有越多人盯着这事儿,说不定还能倒逼行业给个说法。
而且这件事情也不只是于正为自己旗下艺人出头,他比任何人都清楚,观众对潜规则的不能接受,也知道娱乐圈里边儿黑红也是红的道理。
他拼着自己被骂炒作,至少也能让旗下艺人赵嘉敏从“查无此人”到让人知道这姑娘是谁。
管它是骂是夸,先把热度攥手里再说,总不至于最后“赔了夫人又折兵”。
02谁给于正的勇气?
至于“潜规则”那个导演到底是何许人也?田羽生为什么能那么肆无忌惮的在剧组里拿捏演员、搞潜规则?
说白了,还是行业生态把他惯的。
这人之前拍过《前任攻略》系列,有票房,有口碑,还有热度,投资方在乎的可不是导演用谁在乎的是自己能不能赚到钱。
在投资方得靠着田羽生把项目做起来的情况下,当然愿意给他选角色的话语权,演员这边如果想红想接戏,那也得看导演给不给机会。
哪怕有的导演做的事儿不妥,很多演员在不是特别不能忍的情况下,一般都会选择陪着笑脸。
王阳当初不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才在公开场合不敢得罪导演么?
这一来二去之下,导演就成了剧组里边“土皇帝”一样的存在,毕竟没有任何一个演员想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饭碗被砸。
这次他逼着赵嘉敏染发、大半夜折磨人,主要意思还是“你不顺着我的意,我就毁了你的机会”。
而且这也不是娱乐圈第一例,当年张钰手里面拿着录像带去举报导演黄健中,结果却是自己“查无此人”。
黄健中那边虽然被骂了,但是该拍片子还拍片子,一点都没停。
就连脾气特别“硬”的戚薇都收到过“七天七夜”的邀请,要不是现在火了,只怕连在公开场合提起这件事情的机会都没有。
“维权的人唯唯诺诺,犯错的人肆无忌惮”的情况下,田羽生吃准了,演员维权成本太大,谁也不敢拿自己的前途去赌,所以才敢这么折腾赵嘉敏。
他觉得自己就算玩得过分,也没人能把他怎么样,但没想到碰到了于正这个“怪胎”。
于正敢这么闹一方面是自己手里就有资本兜底,赵嘉敏是他旗下艺人,真要是被行业封杀,他能给安排别的戏,不至于没出路。
另一方面就是他早就被骂习惯了,把这事儿闹大,既能给艺人维权,又能让自己再火一把,怎么算都不亏。
不过他这“勇气”背后,也藏着不少隐患,就像他评论区就有人骂他“没实证就爆料,是在造黄谣”。
虽然他用“故事纯属虚构”当挡箭牌,可明眼人都知道,这故事里的事儿和赵嘉敏遇的事儿高度重合,说白了就是“半遮半掩地爆料”。
这种操作,很容易让维权变味儿,从“讨公道”变成“互相泼脏水”,最后舆论焦点都歪了,真正该关注的潜规则问题却没能得到解决。
而且,于正维权说到底还是“用行业规则对抗行业规则”,靠资本、流量去撕,没从根儿上解决问题。
无论是现在还是以后,只要娱乐圈资本分配的模式没变换个导演换个剧组,依旧还会出现潜规则这种情况。
赵嘉敏这次是碰到了于正,但如果下次遇到的是一个没背景的演员遭遇潜规则,要么把饭碗撂了不干,要么照样受欺负。
现在这一件事情发展到这,主要说的还是演艺行业维权的问题。
敢站出来爆料的人不少,但能从根源上解决问题的人却不多。
就算像于正这样的人越来越多,最后还有可能还会因为“手里没证据”被扣上“乱造谣”的帽子。
这样不仅保障不了维权者的权益,还极有可能让人觉得“维权就是掀了整个行业的摊子”。
发布于:重庆市